金年会|金年会·jinnian(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新北京人”丁肇辰20余年专注一件事:将不同专业背景融合让大家自己的设计真正走出去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1-24
分享到:
 2024年,是丁肇辰在北京生活的第22年,也是在北京服装学院任教的第18年。  作为北京市在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引进的第一个台湾省籍人才,他扎根大陆,致力于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多次参与中国学问产业蓝皮书的编写、将数字娱乐节带到历史悠久的米兰设计周、成立北服诺基亚趋势研究中心、协助北服成立北京第一个“数字与交互媒体类”重点实验室……  “如何将不同专业背景融合起来,让大家自己的设计线年在北京生活的过

  2024年,是丁肇辰在北京生活的第22年,也是在北京服装学院任教的第18年。

  作为北京市在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引进的第一个台湾省籍人才,他扎根大陆,致力于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多次参与中国学问产业蓝皮书的编写、将数字娱乐节带到历史悠久的米兰设计周、成立北服诺基亚趋势研究中心、协助北服成立北京第一个“数字与交互媒体类”重点实验室……

  “如何将不同专业背景融合起来,让大家自己的设计线年在北京生活的过程中一直在做的事情。”丁肇辰对记者说。

  “那时,家长们对于画画这件事的看法,就像看待大家玩游戏一样,在情感上有些抵触。”丁肇辰说。

  一次,他去亲戚家做客。亲戚对他说,既然喜欢画画,那不如找一个更有行业价值的工作,可以尝试成为一名建筑师,因为建筑师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这启发了丁肇辰。高中毕业后,他前往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建筑学院读本科,之后又到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建筑学院读建筑设计硕士,师从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查尔斯·穆尔。

  当时,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尔·戴尔作为奥斯汀分校校友,为学校捐了大批电脑。

  “大家学校在美国南方的所有院校里几乎拥有最优质的电脑设备以及宽带网。”丁肇辰说,“学校里电脑更新迭代速度特别快。即使在当时没多少人接触过电脑的情况下,大家一个人也能拥有两到三台电脑。”

  受到互联网科技潜移默化的影响,丁肇辰慢慢对此产生兴趣,花费了大量时间自学相关内容。

  读研究生前,他曾经休学了一段时间,进入建筑企业工作,了解到行业发展的相关情况,觉得自己还是更喜欢互联网。“互联网充满了机会。能够在很年轻的时候接触到颠覆性的科技,让我很兴奋。”

  彼时,台湾还没有串流(使用者无需等待下载完成就可以检视或收听所接收的媒体)地图。丁肇辰和朋友找到几个熟悉苹果电脑的人,一起创立了台湾第一个流媒体地图网站。

  2002年,作为台北实践大学媒体传达设计学系的教师,他第一次来到大陆,在上海进行学术交流,被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吸引。

  “这里充满了首都的氛围,有特别古老、传统的一面,也有非常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一面。强烈的对比让我饱受冲击。”丁肇辰说。

  到北京后,丁肇辰遇到了后来他在清华读博的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鲁晓波老师。

  “当时,他负责产品以及工业设计。2000年至2002年,他曾是美国MicroSoft研究院掌上电脑界面设计客座研究员。在交谈过程中,我觉得非常愉快,了解到很多先进的想法。”丁肇辰回忆道。

  那时,丁肇辰意识到,虽然互联网在北京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机会是无限的,于是很想留下来。通过考试,他顺利成为清华大学博士,但奔赴北京的过程有些坎坷。

  2003年出现非典疫情,好多人劝说丁肇辰不要贸然前往大陆,但他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比较愿意接受挑战,从初中之后就在外面读书,非常独立,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欧洲、美国生活过。所以我当时想,既然很多人都不愿意去,那我的机会就来了。”

  丁肇辰来到清华大学报到,有些不适应,“走到五道口外都基本没什么人,很冷清”。

  随着经济复苏和学业的展开,丁肇辰很快就习惯了在清华的生活,他就读于信息艺术设计系。

  “因为以前在互联网工作和大学教书的经验,我对于这一专业的适应期实际上是特别短的。”丁肇辰说。

  在读博期间,他开始在北京多个高等院校教授设计课程,包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等,陆续编写出版了4本专业设计书籍和数字艺术教材,发表了9篇国内、国际核心期刊论文。

  当时,大三的学生需要从零开始掌握3DApp,除了要掌握技术外,也要呈现设计思维。大部分学生在8周之内就能够完成一条宣传片。“在台湾很少见到这样的学习节奏,学习时间线会比较漫长。”

  此外,清华大学也赋予丁肇辰丰富的机会。读博第二年,丁肇辰参加了导师与美国一位教授联合策划的新媒体艺术论坛。

  因为英文好,他担任了几次院长的翻译,有幸和来自美国、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的专家面对面交流。

  “通过那次活动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我深刻感受到整个学校的号召力。当时,全国各地来了很多人。最远的是一位从重庆坐动车来的老师,就是为了上大家这堂课。”丁肇辰回忆道。

  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丁肇辰一直感觉身边的人都十分优秀,也增强了自己的竞争意识和自驱力。

  在清华时,丁肇辰的一位师兄正好是北京服装学院的教授,他邀请丁肇辰前往北服代课,也希翼丁肇辰能够留在那里发展。

  当时,北京的数字学问产业蓬勃发展,再加上全民筹备奥运的积极氛围,“让我想留下来闯闯看,我很年轻,需要很多养分来帮助我成长”。

  2007年,作为北京市专项引进的高级人才,也是北京市第一个引进的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台湾人才,丁肇辰加入北京服装学院。第二年,他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攻读数字学问产业博士后。

  来到大陆后,丁肇辰一直在尽力推动两岸学问交流。多年来,他一直促进北京服装学院与台湾院校的合作。

  丁肇辰有一位非常要好的长辈朋友——台湾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林磐耸,在两岸交流方面给予丁肇辰很多帮助。

  2013年,他推荐丁肇辰担任一项两岸人才交流计划的运营总监。这项活动帮助了很多两岸设计师了解国际设计大赛的背景意义、规范规则等。

  这之后,丁肇辰还参与了许多助推两岸交流的活动:2014年,他帮助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了一场全球大学生的毕业设计展,很多台湾地区摄影师与艺术家前来参与;将“设计马拉松”这一由北京服装学院与北京设计学会联合发起的公益性大型国际工作坊,接入到北京国际设计周,吸引了大量的岛内学生参加活动。

  “曾经有台湾的创业者联系我,向我请教在北京生活的经验。当时,他参与了一个网站的设计大赛,后来拿到北京市创业基金,选择到北京发展。”丁肇辰说。

  因为自身背景的融合性,丁肇辰认为,推动中国设计走出去一定要放眼全世界,加强自己的国际对话能力。

  “我认为包容性态度不仅仅是在于所谓的跨界融合,而是国际合作,要能够看到别人的好,了解其他人的优点,能够接纳其他人的意见。”丁肇辰说。

  “经济的变化引导城市变化。我所在的望京地区过去曾是一个没什么人居住的地方,道路非常宽广。后来某天我突然发现,这片区域人变得更多了,道路也繁华起来。”

  “面对国际上的一些专家,我越来越有信心。这对我的成长来讲,是非常正面的事。”

  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大家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