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金年会·jinnian(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设计驱动创新 创意引领未来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4-28
分享到:
 设计不仅是一项专业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不仅是单项的提案和图纸,更是可以直接面对现实问题的系统性策略。这个系统性并不是指设计包办一切,而是指通过设计可以实现各个不同环节的优化和链接。  这个时代,技术、经济和社会正在发生新的变革。伴随创新驱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设计也在不断为创新进程带来全新思路。青年作为时代变革的先锋、城市创新进程的重要担当,更应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先

  设计不仅是一项专业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不仅是单项的提案和图纸,更是可以直接面对现实问题的系统性策略。这个系统性并不是指设计包办一切,而是指通过设计可以实现各个不同环节的优化和链接。

  这个时代,技术、经济和社会正在发生新的变革。伴随创新驱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设计也在不断为创新进程带来全新思路。青年作为时代变革的先锋、城市创新进程的重要担当,更应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先进的思想。

  上海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是上海青年创意孵化平台,正积极为青年创意人才提供成长机会。引导青年用设计的思维投入这场时代变革的洪流中,以创造性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上海“设计之都”建设,也是协会重要的任务。为此,《生活周刊》专访了协会换届后的第二届会长,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教授,由娄会长为上海的青年们解读设计思维如何引领未来生活。

  娄会长向大家描述了设计不仅是一项专业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不仅是单项的提案和图纸,更是可以直接面对现实问题的系统性策略。这个系统性并不是指设计包办一切,而是指通过设计可以实现各个不同环节的优化和链接。

  在本轮“好不好”和下一轮“对不对”的经济建设中,设计都将发挥其作用和能量,并且推动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设计推动产业转型,并给社会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社区将不仅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也可以成为新经济的发生端。未来生活方式的转型,背后是巨大的未来新经济和新产业。通过对未来生活方式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推动系统创新,让社区实现由需求侧向供给侧的转换。同时,设计思维也给很多传统的发展观念带来了新的思路。例如,在中国,有一半的人口是农民,这其实是中国未来的机会所在。从农村角度进行设计和规划,就能实现新的城乡交互的生态系统……

  娄会长前瞻性的解读,让大家对设计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在设计浸透到各个经营领域,直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具有各种常识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都会被卷入进来。商业、技术和创意、创新将被高度整合,而这个过程就是娄会长指的“设计”。其中,具有设计思维的人才可以成为创新团队领袖和灵魂人物。

  Q:上海“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从整个城市发展的角度,您是怎么看待上海的创新发展趋势的?

  A:上海这座城市非常国际化、发展成熟、产业基础扎实、人才密度远高于中国其他城市等。这和上海发展较早密切相关,所以上海各个方面的规范性较强,上海的学问气质也是如此,重规矩、讲契约,有眼界也相对比较谨慎。但是,对于创新来说,敢于打破条条框框、能寻求更多突破的可能性往往会脱颖而出。在粗放型的第一轮经济中,也就是我所谓的“有没有”的经济中,上海的创新力可能还没有得到释放。海派学问中求稳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讲规矩、有格调、规避风险的特点也对首轮的创新发展有所影响。

  但大家用另一个观察维度,即我所谓的第二轮经济:“好不好”的经济的情景下,上海的创新发展空间就很大。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就像从能否吃饱,到对食物的品质有所要求这样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上海人的常识和情调、精明、国际化、契约精神等有了更大发挥的空间。举个例子,据2015年《快企业》(FastCompany)的报道,在硅谷,大约有1/4初创企业的合伙人有设计背景;融资最多的25家企业中,40%的创始人或者联合创始人有设计背景。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设计企业,大量业务与未来生活方式相关。这种现象,很清晰指明风投更青睐这种有设计基因的企业。在这轮“好不好”的经济建设,其实也就是关于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经济建设中,设计和创意更是第一驱动力。

  未来会有第三轮“对不对”的经济建设,也就是怎么更加负责任地生活,比如可持续发展。同样以吃饭举例,人们最关心的不再是口味佳、花样多,而是吃得健康和环保,甚至担负全球责任。这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如何向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转型的,是关于“放弃”的经济,这时候设计就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人的情感是平衡的,在你放弃一部分的时候,需要用别的东西来交换。在这一轮经济模式下,人们愿意放弃更多物质的回报,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这也可以作为设计和创意的基本模型。

  Q:同济的“设计丰收”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另一种典型案例。你怎么看待这其中创意、设计起到的作用?

  A:今年是“设计丰收”10周年。项目开始至今,社会上对它还是有比较多的误解,比如说它是新农村、桃花源等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其实,当时我启动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思考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价值。设计就是要把原来割裂开的城乡连在一起。所以,大家的目标和切入点是城乡交互,即通过设计来推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资源、资本、机会、能源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因此,大家做的设计远远不止于农产品、农家乐、农村景观了。

  “设计丰收”的设计核心在于如何实现城乡交互的发展,乡村应该是城市的互补。乡村的常识、环境、生态、慢步调的生活节奏等,背后蕴含着丰厚的人文价值和经济效益。城市里的人们有很大需求,但把乡村资源转化为服务和产品的平台和企业却很少,于是,大家就启动了这个项目。项目的轴线是城市-乡村、实体-网络。大家最初是从农村和实体这个象限开始,10年后,大家会充分利用前期成果,在城市开展都市农业、食品流通体系、城乡社区交互和介入等项目。如果顺利的话,今年或者明年,大家就会看到城市里的“设计丰收”。

  Q:类似这样通过设计来链接或者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项目,在同济设创学院还有哪些?

  A:大家和四平街道有一个合作项目,叫做“四平三创社区”,三创指的是创意、创新、创业。其中,大家启动的第一个项目,叫做“四平创生空间”。大家通过60多个“微创新”,改变了学院周边社区的空间品质。

  接下来,大家要把社区这样一个原本的休憩、娱乐和消费的终端变成一个生产端。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美国的“车库创业”也是如此。惠普、苹果、迪士尼、GOOGLE和AMAZON,都是在住宅的车库中,或者设立的第一间办公室中诞生。往近期看,和休憩有关的Airbnb,同样产生了巨大产值。所以,我希翼社区里产生未来的企业、未来的经济。大家目前做一些很有意思的社区介入和社区参与,来改变社区及其周边区域的面貌,以达到终极目标:推进基于社区未来生活方式的巨大生态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家模糊了现有的大学和社区的边界,让大学的人才溢出。基于对城市生活的观察、理解和想象,他们可以用创意思维整合技术和商业模式,进而构想和设计未来。在“四平创生空间”里,大家希翼打造一条未来生活方式原型街。街上的每个店面,可能就是一个未来业态的雏形。同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里,有多个和其他国际高校合作的实验室,也都会和未来生活方式原型实验室的建设整合在一起。社区这个需求端,一定会带动供给侧的改革。

  Q:现在设计越来越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您是怎么评判这种模式的?

  A:任何时代的设计,都是和技术、经济、社会组织方式紧密相连。尤其是现在,技术、经济、社会都发展到了全新阶段,“互联网+”成了很重要的一环。互联网是一个平台,链接了线上线下。另外,互联网内的系统和互联网本身,也是被设计出来的,所以设计也要介入这样一个体系。这就是大家说的designin和designfor。

  比如现在很热的分享经济就是“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它处于第二轮“好不好”和第三轮“对不对”的经济之间。比如共享汽车的兴起,学问在这里又一次起到了重要作用。使用者放弃开私家车,选择共享汽车,不完全是因为用户体验(因为再好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也不会比自己的车舒适),而是因为具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所以愿意,是因为放弃背后,换来的是精神上的升华。

  A:现在,设计可以更加直接地面对问题,寻求解决策略。比如说中国的教育、环境、乡村发展、健康、医疗等,都是有巨大机会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各种不同常识背景的人引入进来。比如要解决PM2.5这样的复杂、综合的问题,任何单一学科的常识都不够用,需要各种常识的重新组合。商业、技术和创意、创新将被高度整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设计”。与以前的设计角色不一样,设计给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提案,更可以介入解决策略的实行,从融资、生产、管理、服务到推广等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全过程。这个实行并不是指设计包办一切,而是指通过设计可以实现各个不同系统的优化和链接。这并不是要求设计人才要学会各行各业的常识和技能,而是要能够运用设计思维起到链接作用。我希翼在各学科融合的团队中,设计人才可以是灵魂人物。这也契合了学院和协会培养“可持续设计创新领军人才”的使命。

  ·首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担任美国MIT出版《DesignIssues》学报编委,国际设计组织(WDO)理事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

  ·在IDSA、ACMCHI、WDC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作主旨演讲,2014年获芬兰总统“狮子一等骑士勋章”,2015年获光华龙腾设计贡献金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