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历史书籍中,大家经常看到一些道具上写着“某府”“某第”之类的词句;在一些文章中也常有把人物的住所称作“府”;是错误的,因为古代“府”、“第”、“宅”有着很大的不同。
旧时称大官、贵族的住宅,现在也称某些官宦居住的地方,也可用于身份比较尊贵的人物住居之地,也是住宅之地的一种说法。
生活比较富裕的人的住处,宅院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三进”、“四进”,就是三排、四排。
《宋史.舆服志》记载:“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也就是说执政官及亲王的房子称为府,其他官员房子称为宅,平民百姓的房子称为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个规矩是乱不得的。
《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柴皇城被殷天赐带人打伤,柴进探望一段中这样描写:“入城直至柴皇城宅前下马”。又第三十回,武松随同众人,“到得张都监宅前”。张都监,是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州里差遣官。柴皇城和张都监,要是把“宅”改成“府”,在当时会立马定罪入监。
在宋代普通官员的住宅,依照惯例分为四层,最外面是门屋,格局是“前堂后寝”。《宋史》明确记载“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也就是说六品以上官员的宅第外部,可以建有乌头门或门屋(房屋出入口的建筑物,设墙和门,上有屋顶,前后两面有柱无墙,类似廊屋)。
再来说说清代;在清代的王府建筑制度中,有一系列极严格的成文规定。在《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卷七十二记载:“王府营建,悉遵定制。如基过高,或多盖房屋者,皆治以罪”。其中对亲王府制、世子府制、郡王府制、贝子府制及镇国公、辅 国公制的府邸营建规模都有严格规定,凡第宅公侯以下至三品官 “余各有禁, 逾制者罪之。”
《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柴皇城被殷天赐带人打伤,柴进探望一段中这样描写:“入城直至柴皇城宅前下马”。又第三十回,武松随同众人,“到得张都监宅前”。张都监,是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州里差遣官。柴皇城和张都监,要是把“宅”改成“府”,在当时会立马定罪入监。
在宋代普通官员的住宅,依照惯例分为四层,最外面是门屋,格局是“前堂后寝”。《宋史》明确记载“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也就是说六品以上官员的宅第外部,可以建有乌头门或门屋(房屋出入口的建筑物,设墙和门,上有屋顶,前后两面有柱无墙,类似廊屋)。
再来说说清代;在清代的王府建筑制度中,有一系列极严格的成文规定。在《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卷七十二记载:“王府营建,悉遵定制。如基过高,或多盖房屋者,皆治以罪”。其中对亲王府制、世子府制、郡王府制、贝子府制及镇国公、辅 国公制的府邸营建规模都有严格规定,凡第宅公侯以下至三品官 “余各有禁, 逾制者罪之。”
从这规定上看所谓“府”是指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辅国公府、公主府。只有获得此类封爵者,他们的住宅才能称做“府”。至于上述几类封爵以外的达官显贵,尽管有公、侯、伯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子、男的封爵,或有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头衔,他们的住宅只能称之为“宅”、为“第”,绝不能乱叫成“府”。
府和第的区别还体现在房屋的产权上,自亲王以至辅国公,他们的府一律是由内务府总管的皇产,获得封爵后由内务府分给他们,一般公、侯、士大夫的住房,极少数是皇帝赏给的“赐第”,大多要自己出资建造或购置。
如果西方建筑的柱式或拱券是其代言,则中国古建筑的代言者,可用其屋顶。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经千年,已形成完善的体系。下面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对象,来简单先容一下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分类。
在这六种基本的屋顶形式中,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庑殿顶和重檐庑殿顶;歇山顶又分为单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十字歇山顶等;对于硬山顶、悬山顶,既可以有单层平房,也可有二层楼房;攒尖顶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形等形式。
除这六种基本的屋顶形式外,还有扇形、套方、双环、卷书等特殊形式的建筑屋顶,再加上由多种屋顶形式组合起来的复合式屋顶,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变得极为繁复。
庑殿顶是官式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庑殿顶屋面有四面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因此,庑殿又称为四阿殿、五脊殿。
歇山顶在官式建筑中的等级低于庑殿顶,位列第二。歇山顶四角轻盈翘起,气势非凡,有庑殿顶雄浑的气势,也有攒尖顶俏丽的风格。歇山顶从外部形象看,是庑殿顶与悬山顶的结合。它兼有悬山顶和庑殿顶的某些特征。
歇山顶的组合建筑:故宫角楼。十字歇山顶与重檐歇山顶的组合。最上面一层为十字歇山顶,下层突出的部分为重檐歇山顶。
歇山顶建筑的组合:北京普渡寺大殿。前面的屋顶为卷棚歇山顶(抱厦),后面的屋顶为单檐歇山顶。
悬山顶在官式建筑中的等级低于歇山顶,位列第三。悬山顶的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坡面悬出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
以建筑外形和屋面做法来分,可分为大屋脊悬山和卷棚悬山两种。前者的前后面相交处有一条正脊,将屋面分为明显的两段;后者屋面无正脊,前后两坡面在脊部形成过陇脊。
悬山顶与歇山顶建筑:北京先农坛。左侧为悬山顶建筑,右侧为单檐歇山顶建筑。
硬山顶在官式建筑中的等级低于悬山顶,位列第四。硬山顶的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所有的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这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屋顶形式,住宅、园林、寺庙中都有应用。
攒尖顶,顾名思义,将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在一点,形成尖顶。攒尖顶在古建筑中大量存在。古典园林中不同样式的亭子——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形等都属于攒尖顶。
此外,宫殿、坛庙建筑中也存在攒尖顶建筑。北京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国子监的辟雍,天坛的祈年殿等,都是攒尖顶建筑。
卷棚顶是两面坡屋顶在顶部相交处形成弧面,没有明显正脊。风格平缓,线条流畅,多用于园林和风景建筑。
盝顶的特点是顶部是平的,有四条正脊围成平顶,下接庑殿顶。这样的屋顶可以扩大建筑的进深而无需增加房屋高度。
盝顶在金、元时期比较常用,元大都的建筑中很多房屋都是盝顶,明、清两代也有很多盝顶建筑。例如明代故宫的钦安殿就是盝顶,正定隆兴寺内的明代龙泉井亭也是盝顶。
盔顶因为形似头盔,所以名为盔顶。它的特点是没有正脊,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即宝顶。这一点和攒尖顶相同,两者的区别是:盔顶的垂脊上凸下凹,呈“S”形,而攒尖顶的垂脊多呈圆弧形。
盔顶多用于碑、亭等礼仪性建筑。现存最出名的盔顶建筑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