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是那种罕见的建筑师,他在审美与智性上兼具敏锐感受力,有能力创造出无论大小都合乎需求且激励人心的建筑。
他有着坚韧的内心视野,从不追随当下流行的运动、学派或风格,以形式和结构打造出能和未来于此生活的生命产生联动的建筑,用最简单的几何样式,不断改变光的形状,为个体建筑创造出最丰富的微观景象。
作为极具影响力的当代建筑师之一,他崇尚极简主义美学,热爱玻璃和混凝土等自然材料,形成了“安藤式”的建筑风格。
安藤忠雄早期的住宅作品展现了对材料、空间和自然环境的独特理解,这些元素在他未来的建筑项目中,始终是根基般的存在。
它整合了安藤建筑的住宅项目代表作,百余张建筑高清图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数十张建筑师手稿,安藤忠雄作序,建筑史学家撰文评论。
如果你只认识他的大型公共建筑作品,那可能真的不算了解他,毕竟住宅才是安藤忠雄建筑设计的原点。
住宅起源于人类最根本的欲望,同时忠实地呈现出长久居住在当地的人们的生活与气候风土。
现代住宅平衡了功能性与合理性,在提供给人们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带来了全球无区域差异,均一化的居住环境。
代价是牺牲了丰富多元性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斩断住宅与自然的连接。在这一点上,安藤忠雄是坚定的反对者。
“在创作过程中,冲击越激烈,建筑就变得越生动、越富有活力……住宅是在这种斗争中诞生的最小的建筑类型,也是我的建筑起源。”
企图为每一个住宅创造出适应所在环境的形态,为其赋予更多开放性、现代性的功能。
在建筑中舒展人性,唤醒人与自然的对话、对抗,让人意识到那种活着的粗粝感,一如他最常用的建筑元素——清水混凝土。
一个钟情于自然的建筑师,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始终如一地使用混凝土——因为它看起来如此冰冷、不妥协。
奇妙的是,在安藤忠雄精心选材,干预材料、工具的制造及使用,创新浇筑方式的种种努力下,他建筑作品中的混凝土,仿佛被“改了性子”,光滑细腻,甚至很“柔软”,以至于能够带来温润的手感。
墙壁采用清水混凝土,刻意保留了施工模板的孔洞痕迹。由于先进的施工工艺,混凝土表面质量非常好。
有人看到这样的混凝土表面,感觉有“纤柔若丝”的肌理效果和轻质优雅的印象。
“考虑到当地极佳的自然环境,以及项目极高的自由度,大家致力于在建筑和场地之间生成一种关系,使建筑具有自主性,同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大家的目标是通过提纯建筑元素来建造一栋彰显自然之力的存在。”
这从他的建筑原点——住吉的长屋便可得知。他豪侈地将基地 1/3 面积设计为庭院空间,拆去中庭的天花,引入了四季变化的自然。
位于日本大阪的安藤忠雄大淀工作室内,繁茂的樟树与宽阔的玻璃,让整个空间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树屋。
尽管这里处于大阪市建筑密度颇高的区域,还紧邻高架地铁和繁华街道,但身处其中却能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自在与静谧。
在面朝太平洋的长550米的海滨岸线上,安藤忠雄以其标志性的混凝土构建了房屋墙壁,但远远望去,在低矮的灌木丛中,他们如茅草屋一般。
还有一些特殊的项目,除了自然与人,更要多考虑一重人在群体生活下的舒适度。
神户六甲山山麓地带,南边是大阪湾,北边耸立着六甲山,形成了由山与海夹峙而成、东西狭长的地形,并且流过七条河川,自然条件相当良好。
“我想运用斜坡让各个住户保有个性,并且让楼栋之间的空隙变成富有变化又有魅力的公共空间。我选择均质的框架结构以顺应地形,并且在配置时稍稍进行位移。正因为六甲山山麓是陡坡地形,必定会产生格子的立移,均质的框架会依地形而不同,自然形成多样的住家形式。”
安藤忠雄的住宅设计以自然融合、开放式空间、材料和细节的关注、独特结构以及可持续性设计等特点而闻名。
他娴熟地运用光影,将光、空气、绿植、雨露引入室内空间,打造室内与室外相融合的住宅体验。
书中集中展示的11个经典案例,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向读者阐释其设计的独特创意和建筑哲学。
人们说安藤忠雄的建筑原点即住宅,并非仅仅因为他的建筑师生涯始于住宅,更多的是源自他对“住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思考,这点从他早期提出的“城市游击队”便可看出。
本文为澎湃号编辑或机构在澎湃资讯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编辑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资讯的观点或立场,澎湃资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