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梁思成杯”侨乡建筑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江门举行,来自全国著名建筑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选手代表及建筑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全国性的建筑盛会。
举办“梁思成杯”,是建筑界的一件盛事,更是江门赓续侨乡文脉基因、擦亮建筑学问名片的一次深入实践。大赛自去年1月启动以来,江门以赛为媒搭建建筑学问交流合作平台,奋力把本次大赛办成一次具有影响力的建筑设计大赛、展示侨乡独特魅力的创意大赛、擦亮建筑学问名片的推广大赛,得到国内外设计机构、设计师和高校师生热烈响应。
“大赛参赛作品琳琅满目,竞赛水平很高,成果十分丰富。”“梁思成杯”评审团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仲德崑说,此次大赛办得非常成功,是江门传承梁思成建筑思想、大力弘扬侨乡建筑学问的一次新实践,为进一步做好城市建设、保护和传承历史学问,带来新的思路,提供新的支撑,注入新的动力。
是世界学问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和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还是著名作家巴金赞赏不已的小鸟天堂,又或是有岭南乃至全国难得一见的古劳水乡……
江门,又称“五邑”,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中心,拥有近500万常住人口,530多万海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分布在145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五邑乡亲进取、勤劳、开放、包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学问,博采世界学问之精华,滋养出独树一帜、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五邑”侨学问。
这里也是岭南学问的发源地之一,历史学问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相关资料显示,江门曾诞生了明代大儒陈白沙、维新先驱梁启超、“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享誉中外的34位院士等名人名家。
众多名家巨匠中,梁启超先生长子梁思成院士是建筑领域的杰出代表,毕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建筑学问遗产。作为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梁思成对中国建筑学问的传承与推动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弘扬梁思成先生在建筑设计和学问遗产保护上的大国工匠精神,促进侨乡学问与现代建筑技术融合,2023年,借梁启超诞辰150周年之际,江门重启了“梁思成杯”,并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江门市人民政府担任引导单位,由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担任大赛评审顾问,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仲德崑等国内著名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及梁思成先生亲属担任评审委员会专家和顾问。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江门如何办好本届大赛?《“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历史学问传承和人文城市建设,保护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鼓励城市建筑设计传承创新,为“梁思成杯”指明了办赛方向,江门把本次大赛作为传承弘扬侨乡历史学问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全新课题。
“梁思成杯”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为办好大赛,主办单位先后拜访了住建部相关司局、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以及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听取对大赛的意见建议,提升办赛水平和大赛质量。
汲取多方意见建议后,大赛明确提出,梳理江门侨乡学问资源,弘扬侨乡特色建筑学问,促进侨乡学问与现代建筑技术融合,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以“保护传承发展”为主题,面向国内外设计机构、设计师和高校师生,公开征集“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历史遗存提升改造设计”“历史街区民宅提升改造设计”“乡村振兴示范带特色精品村活化设计”四大题目的参赛作品。
过去一年,江门以举办“梁思成杯”侨乡建筑设计大赛为契机,创新办赛思路,丰富大赛内涵,举办大赛大师讲堂暨参赛选手采风活动,搭建起当地政府与全国知名高校、专家学者、设计机构交流对话的新平台,开辟政、产、学、研多方交流新通道。
去年7月,“梁思成杯”首场大师讲堂在五邑大学开讲,特邀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任飞、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胡斌赴江门采风,并担任大师讲堂主讲,分享建筑设计感悟,讲述历史学问街区保护故事,吸引相关单位代表、行业专家学者、高校师生代表等参加。
随后,“梁思成杯”侨乡建筑设计大赛大师讲堂(第二期)在江门市工人学问宫举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仲德崑,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建筑学院教授叶红到访江门,并做客大师讲堂,聚焦历史学问遗存活化与乡村振兴两大主题继续开讲。
紧接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谦受邀到江门开讲,分享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借鉴……
知名专家学者赴江门“传经送宝”,受到各方关注和点赞。广东南粤古建筑工程有限企业总经理兼技术总工欧阳仑说,大师讲堂不仅开阔了本地从业者的视野,对江门建筑学问起到了推广作用,同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让建筑从业者可以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学习前沿的建筑理念和常识,利于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江门连续举行5场“梁思成杯”参赛选手采风活动,邀请各地参赛选手及省内外高校参赛师生等采风组赴江门实地调研,直观、深入地了解江门历史人文风貌、地域特征、建筑元素和建造工艺,提升参赛作品质量。
从高校师生到设计机构再到建筑企业,采风活动为选手们提供了交流互鉴的平台。参赛选手、珠海市梵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企业设计总监陈亮说,自己从事设计工作多年,参加此次采风活动,不仅加深了对江门的认识,还有机会向建筑设计同仁交流学习,参赛更有信心。
“采风活动是一次‘请进来、走出去’的探索。”相关专家认为,通过邀请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设计机构从业者走进侨乡实地采风,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侨乡建筑的魅力,在交流互鉴中擦亮了江门建筑名片,推动侨乡学问更好地走出江门、走向全国。
大赛启动以来,受到全国各地高校师生和设计机构热烈响应,不少院校把“梁思成杯”赛题纳入教学体系,作为设计课题,由老师辅导、学生参加,涌现了一批优秀成果。
据统计,大赛共有700多人登记报名并领取了资料,收到超过150件参赛作品,其中133件符合参赛要求的作品进入专家评审阶段。经过评审组认真细致的评审,最终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作品。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本届大赛各类作品琳琅满目,既有思想深度,又切合实际,一些优秀设计和极具创意的想法,可以发展成为城市实际建设中的依据和参考。
“参赛者们都很用心,这些成果让人感动。”“梁思成杯”评审团专家、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任飞说,大赛历时一年,江门不仅邀请参赛者走进江门实地采风,还举办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帮助参赛者了解侨乡学问、自然禀赋、城市建设和发展成就,提升作品质量的同时,把大赛打造成合作交流的平台和展示侨乡学问的窗口,为传承中国建筑学问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本金沙集团1862cc成色。
一直以来,江门像对待“老人”一样敬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努力保留城市历史学问记忆,聚焦历史学问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传统风貌区以及能够真实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历史地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严格划定历史城区、各类学问遗存的保护界限,整体保护各类历史学问资源。
不光如此,近年来,江门还在全市开展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和测绘建档工作,根据历史建筑历史价值、使用功能等,制定分类保护技术规范,确定了保护和修缮要求。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目前,江门市公布认定了3批次共269处历史建筑,蓬江区长堤历史学问街区、新会区学宫历史学问街区和大新路—仁寿路历史学问街区、台山市台城中心历史学问街区和台城西宁市历史学问街区等5处街区获省级历史学问街区称号。
每一座古建筑,都见证着一段凝固的记忆,记载着一段历史学问。借助“梁思成杯”,江门以赛为媒把城市宣传出去、展示出去的同时,以建筑之形、设计之美显学问之魂,积极追求文脉传承、学问延续,让历史学问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保留城市历史学问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学问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江门是中国侨都和著名的建筑之乡,独特的侨乡学问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侨乡建筑,滋养出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年来,江门立足高质量发展,壮大建筑产业联盟,做大江门建筑业朋友圈、增强行业竞争力,奋力打造千亿级产业。
2023年,全市纳入统计的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373家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数量较2020年增加25家,资质提升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增速排全省前列,建筑业发展规模、综合实力、影响力日益增强。
江门建筑发展根基深厚,能工巧匠不计其数,创造出世界学问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融汇中西之美的建筑艺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门开平建筑产业快速崛起,成为侨乡知名的产业品牌之一。据统计,1979年后,开平市共有16个公社和村镇成立了建筑队。此后,开平市第二到第八建筑工程企业相继成立,开平建筑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鼎盛期。
据了解,江门建筑企业曾承接白云机场国际候机楼、天河城广场、汶川一中、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等多个大型工程,共6次获得鲁班奖,在省内外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口碑。
2018年12月18日,开平市荣获“中国建筑之乡”称号,成为江门首个、广东省第3个“中国建筑之乡”。这是江门建筑产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值得关注的是,江门市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表现出良好势头,打造出不少标杆性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并不断推动装配式建筑在本地的发展,加快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比如,位于开平市翠山湖新区的开平璟悦酒店项目,通过开平建筑产业联盟牵头组织实现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全过程内循环。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产品由联盟内建邦杭萧生产加工制作;内隔墙非砌筑和装饰面板采用松本绿色的预制板;卫生间采用华艺卫浴的产品;家具采用开平本地家具厂产品,空调、热水器及电视机采用宏泽电器、华发日立电梯等企业产品。作为一个标志性装配式建筑,该项目为行业树立了一个工程样板,也树立了一个项目建设内循环的榜样,彰显了江门本土建筑企业的实力。
此外,新技术成果也在江门加速应用。比如,碧桂园·滨江天元项目作为机器人智能建筑示范基地,是江门首个机器人智能建造基地。这里的博智林智能建造项目,有一支建筑机器人“精英团”,团队由智能随动式布料机、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共4款建筑机器人组成,能够多机联动、协作施工,实现高精度混凝土一次成型,减少后续结构层找平等烦琐工序,真正将技术成果应用到建造项目中。
近年来,江门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匠心谋划推动建筑业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做优做强建筑业。
2020年,《促进江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出台,旨在通过政策扶持,缓解江门建筑业企业生存艰难、亮点精品工程不多、产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全面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在江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2021年底,《江门市建筑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出台,推动建筑业产业链集群发展。《行动方案》从打造龙头骨干、加强市场培育、壮大国资平台、支撑资质升级、协同税收共治、破解融资难题、推动产业现代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8个方面加大对建筑业产业链的支撑力度,提出从江门市建筑业产业链优选上、中、下游40家以上重点培育企业,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倍增;培育1家总承包特级企业和3—5家总承包一级企业等发展目标,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促进建筑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金融赋能建筑兴业。2022年,江门又发布了2022—2023年度江门市建筑业龙头和倍增种子施工企业名单,4家江门市建筑业龙头施工企业和46家倍增种子施工企业入选。工行江门分行、农行江门分行、中行江门分行、建行江门市分行、江门农商行等5家银行机构,将在3年内为名单中的50家企业提供1000亿元的总授信额度,每家银行综合授信额度200亿元。此外,江门重点培养和扶持名单内企业,各大金融机构主动为建筑业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倾斜信贷资源、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共引金融“活水”,灌注建筑“铁流”,助力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3年,江门着力增强建筑业综合实力,做大江门建筑业朋友圈、增强行业竞争力,奋力推动建筑业向千亿级产业迈进。为此,住建部门持续健全产业培育机制,支撑市内企业承接工业、房地产和交通、水利工程,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强化金融支撑,加快授信落地,构建“建筑业+金融”产融结合新模式,为建筑业加快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江门大力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与乡镇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131家建筑企业与全市61个乡镇建立194对结对关系,江门已有结对项目投资总额超2.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江门在全省率先发起建筑企业认捐教育基础设施改善提升项目,建筑业企业认捐学校改造项目23个,总额超510万元;同时积极与央企对接,目前已引导中铁广州局投资1100万元,帮扶鹤山市共和镇和新会区崖门镇等重点镇,加快当地乡村建设风貌提升。
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引导建筑企业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抓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两大支柱产业,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优化建筑业扶持政策,支撑企业资质升级、扩项,持续加强建筑业与制造业、物流、房地产等行业协调发展,为江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