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ˋlzheimer disease,AD),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癡呆癥,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tǒng)變性病,起病隱襲,病程呈慢性進行性,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癥狀。此病可并發(fā)抑郁癥、焦慮癥、精神病等。其病變可累及神經、運動、泌尿等多個系統(tǒng),導致患者逐漸喪失自理能力,對家庭造成較大影響,嚴重影響社交、職業(yè)與生活能力。
數據顯示,我國有1000多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已居世界第一。由于很多人對阿爾茨海默病認識不足,導致我國阿爾茨海默病就診率與治療率非常低。阿爾茨海默病對患者、患者家庭和整個社會都會產生嚴重的疾病負擔。
對于阿爾茨海默病應樹立的觀念是,盡管現有的診療手段只能延緩病情的進展,但是仍然可以通過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近期,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發(fā)布的《阿爾茨海默病預防與干預核心信息》提出:
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培養(yǎng)運動習慣和興趣愛好,健康飲食,戒煙限酒,多學習,多用腦,多參加社交活動,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避免與社會隔離。
降低患病風險。中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卒中、抑郁癥、聽力損失、有癡呆癥家族史者,更應當控制體重,矯正聽力,保持健康血壓、膽固醇和血糖水平。
知曉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跡象。包括:很快忘掉剛剛發(fā)生的事情;完成原本熟悉的事務變得困難;對所處的時間、地點判斷混亂;說話、書寫困難;變得不愛社交,對原來的愛好失去興趣;性格或行為出現變化,等等。
及時就醫(yī)。老年人若出現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跡象,家人應當及時陪同到綜合醫(yī)院的老年病科、神經內科、精神/心理科、記憶門診或精神衛(wèi)生?漆t(yī)院就診。
積極治療。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改善認知功能,減少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照護人員負擔。可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開展感官刺激、身體和智能鍛煉、音樂療法、環(huán)境療法等非藥物治療。
做好家庭照護。家人掌握溝通技巧、照護技能以及不良情緒的調適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協(xié)助而不包辦,有助于維持患者現有功能。應當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佩戴防走失設備,預防傷害,防止走失。
維護患者的尊嚴與基本權利。注重情感支持,不傷其自尊心,溝通時態(tài)度和藹,不輕易否定其要求。尊重患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給予患者自主自由。
關愛照護人員;颊叩恼兆o人員身心壓力大,要向照護人員提供專業(yè)照護培訓和支持服務,維護照護人員身心健康。
營造友善的社會氛圍。加強社會宣傳,減少對患者的歧視,關愛患者及其家庭,建設友好的社會環(huán)境。